地下室的防水工作是每个建筑都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现在不论是商品房或是一些商场以及写字楼等等,都需要建造地下停车场。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类的建筑都可能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做好防水工作对于建筑的长期使用有着莫大的好处。
近年来随着地下室的增多,地下工程的渗漏问题以及危害性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为了杜绝地下工程渗漏现象,我国住建部颁发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等规范。
地下防水工程的渗漏按渗漏量和渗漏速率可分为四种类型:缓慢渗漏、快速渗漏、快速流动和高压快速流动。根据漏水的形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点漏水、线漏水和面漏水。
因此,在处理地下防水工程渗漏时,应根据具体现象找出渗漏的部位、原因和程度,并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渗漏检查的方法
1.观察法:
对于射流和高压射流现象,可以直接观察泄漏位置。
2.撒干水泥法:
对于缓慢渗漏的大面积渗漏,将渗漏处擦干,立即洒上一层薄薄的干水泥,如果有湿点或湿线,就是渗漏处。
3.综合法:
如果用涂抹干水泥的方法不易发现渗漏,应在渗漏处均匀涂抹一薄层水泥砂浆(水泥:硅酸钠=1:1),即在表面均匀涂抹一层干水泥,如果出现湿斑或湿线,则为渗漏处。
确定渗漏处理方案、方法
(1)找出渗漏在结构方面(构件强度、刚度,裂缝稳定情况,地基沉降等)、材料方面(防水材料的质量)、施工方面(混凝土的浇捣、养护、施工缝的留设位置等)以及环境方面(地下水位升降)的原因,为制定处理渗漏方案提供依据。
(2)查找并切断水源,尽量使处理渗漏施工在无水状态下进行。
(3)按照现场实地勘察结果,选择合适的防水堵漏材料,确定采用堵、注、涂、抹等施工方法,达到治漏和防水的综合功能。
(4)堵漏时本着大漏变小漏,线漏变点漏,片漏变孔漏,使水汇集1点或数点,最后集中堵塞漏水点的原则。堵漏程序:先大漏后小漏,先高处后低处,先顶板及墙面后底板,灌注浆堵漏应由下而上进行。
专业分析:
许多工程留下渗漏隐患,有的成为“地下水牢”,有的地下室室内潮湿,墙壁发霉变质,恶化了工作和生活环境,缩短了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要彻底做好地下工程防水,重要的是设计和施工严格把关,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以防为主,杜绝渗漏现象,否则一旦造成渗漏,损失是惨重的。
建筑防水材料的选择并不是防水材料越好,其作用就越好。在对防水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根据设计和实践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在选择时,应该根据这方面的原则选择材料。
屋面防水材料的选择
屋面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如力学、物理、化学等。主要是由于屋面长期暴露、大气直接影响、冻融交替、热胀冷缩、干湿变化以及阳光、紫外线、臭氧、风、霜、雨雪、冲刷和风化的影响。此外,施工过程中防水膜或涂层基体的一些结构效应、温差和硬拉伸会导致防水层在高应力下过早损坏。
因此需要选用耐老化性能好的,并且需要具有一定延伸性的、耐热度高的材料。
地下防水材料的选择
地下防水要求防水材料具有高质量的抗渗性和伸长率以及良好的整体抗渗性。它还需要防霉、耐腐蚀和长使用寿命。例如,当使用聚合物防水基材时,有必要选择耐水性好的胶粘剂,如聚氨酯、硅橡胶防水涂料等材料。
厕浴间防水材料的选择
浴室面积一般相对较小,有许多阴阳角。防水工程中选用的防水材料应基于这一原则。首先,它适合基层形状的改变,有利于管道设备的铺设。第二,它是不渗透和无缝的整体涂层。
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浴室面积小、阴阳角多、管孔多、卫生设备等因素以及地面、地板和墙壁连接结构复杂等问题。
我国对于建筑水平的要求已经从刚开始的“简”到了如今的“繁”,做好建筑工程的防水也是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比例。防水工作的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当前的大环境以及人们的要求下,建筑质量应当不断提高,加强各个部位的防水性能,这样才能在行业中屹立不倒。